从温饱型向幸福型跨越——湖北恩施市农村福利院改革见闻
去年7月份起,湖北省恩施市积极探索农村福利院“市级直管”改革,统筹福利院综合资源,优化区域布局,成立了国有企业“硒都健康养老公司”负责统一运营。目前,该市12家农村福利院改革已全面到位。
据了解,从恩施市三岔镇农村福利院起步,到板桥镇和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农村福利院整合收官。最早改革的福利院已运行一年多,最晚的也有大半年时间。综合运行结果表明,恩施市农村福利院养老服务正在从过去的温饱型、封闭型、粗放型和分散型,向幸福型、开放型、品牌型和集约型跨越。
图为护工带领院民做健身操
76岁的院民李成俊,曾经是位民办老师,琴棋书画样样都爱好。“一人吃饱全家不饿”的他,在恩施市白杨坪福利院生活了近20载。“过去政府提供我们养老,现在还想方设法帮助我们院民‘享老’,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了……”他乐呵呵地说,谈变化,全院60个院民数他最有发言权。
从事多年院民服务的廖康煜说道,改革后,他与身边的绝大部分同事仍继续留在福利院上班,工资待遇还上浮了不少,加之有了劳务派遣身份让他们更加有了归属感。与过去镇政府的公派院长不同,白杨坪福利院院长于海波由硒都健康养老公司选派,“平时接受公司培训和与其他院际间交流机会更多,开放办院越来越有信心。”
图为组织小志愿者参加服务院民活动
民政部门数据显示,恩施市现有集中供养院民600余人,分散供养的有3000余人。以往,该市福利院运维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,委托六七家市场主体经营,除服务上参差不齐外,消防安全、卫生健康等日常监管相对繁杂,尤其是财务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。
“过去对农村福利院的监管,乡镇政府、民政部门常常‘两管两不全’,处在尴尬的境地。”恩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坦言,现在市级直管后,民政部门将持续优化养老营商环境,让国有企业更好地肩负起社会责任。
图为与院民们促膝谈心
对农村福利院日常运营,如何接得住,还要服务得好?恩施市硒都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经理康忠正介绍,在总结以往服务经验基础上,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。比如,各个福利院生活物资在公司智慧采购平台“下单”,公司每周二次统一配送,后勤保障上实现降本增效。
养老服务,尤其是社会供养服务任重道远。恩施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,目前正在启动在七里坪、芭蕉、龙凤坝和崔家坝“东西南北”四个片区原农村福利院内,新建4个功能完备、布局合理、覆盖全市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,总投资1.5亿元,养老床位共800张,全面承接农村供养人口转移。